首个全国性海葬交流平台在九公山公墓挂牌

2018-08-10 15:51:32 九公山公墓 669

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主编包颖、记者朱婕妤采访报道 328日,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海葬文化交流会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易德园挂牌成立,标志着首个全国性海葬交流平台就此诞生。

这一天,普陀山易德园还同步举行了海葬纪念园奠基仪式,占地500平方米的海葬纪念园将于明年清明前落成。据浙江绿郡公司总经理池西坪介绍,普陀山易德园将致力于把海葬纪念园建设为国内海葬者家属服务的纪念祈福设施。

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浙江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刘玉丽,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舟山市民政局局长徐爱华,浙江绿郡公司董事长孙彩霞等一起为“海葬纪念园”奠基。

普陀山易德园为何青睐海葬文化?海葬文化交流会又因何落户普陀山易德园?


本次授牌仪式活动现场


两年前,记者第一次到访东华林公墓。正值春天,远望沧海茫茫,近闻鸟语花香,记者在这座陵园里充分感受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份辽阔与惬意。

那时,适逢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刚出台,因园区处于国家5A级景区普陀山,土地弥足珍贵,易德园也把节地生态定为陵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拿出园区的中心位置打造壁葬、树葬、草坪葬、小型艺术墓等。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易德园,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探索尚显稚嫩。

如今再来,又是春天,值1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不久。记者一路走一路观赏,因采访而躁动的心竟然静了下来,似游人般闲适。只见一丛丛郁金香亭亭而立,小路边一角的“枯山水”雅静至极,鸟鸣声不绝于耳,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步行至墓区,新设计的小型艺术墓、树葬、壁葬各具特色,有以迎客松盆景为中心、2平方米即可安葬10多位逝者骨灰的树葬,有以素朴的泰山石为装饰的小型艺术墓,没有立起的碑石,却因个性化的设计而讲述不同的人生故事。

踏入新建的“生命驿站”家庭文化档案馆,三间室内葬样板间展示了东华林公墓把家庭文化传承与节地生态安葬相融合的巧思。第一间也就12平方米大小,白色的小石子铺就的地面下可安放10多位逝者骨灰,看似随意摆放的泰山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独特的寓意,关于逝者的纪念性物品可以放置于书架上,整个布置营造出了日常家居的氛围。家人来祭扫时,可以观览逝者生前的声音影像资料,缅怀故人。“生命驿站”家庭文化档案馆还善于以窗借景,窗外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烟波浩渺的海上景致,都被一扇窗纳入室内人眼底,有的如一幅田园油画,有的如一幅水墨山水。

绿郡公司总经理池西坪向嘉宾介绍易德园的景观设计

“生命驿站”家庭文化档案馆站”家庭文化档案馆善于以窗借景,从二楼窗外就能看到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

周边海景净收眼底

孙彩霞向记者阐述了易德园的定位:“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节地生态方向,想把易德园打造成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的旅游综合体,吸引更多的游人走进来,在美好的环境中领略不一样的生命文化、殡葬文化,打破人们认为墓园是恐怖阴森的观念。”

为了做到这一点,易德园合理规划仅有的70亩土地,只拿出30多亩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其余30多亩地上的设施均与文化、休闲、旅游服务相关,海葬文化服务是其中的一种。

绿郡公司董事长孙彩霞(中)


参加活动的嘉宾

浙江绿郡公司总经理池西坪致辞

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致辞


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右二),天津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刘玉丽(左二),天津市民政局局长徐爱华(左一),浙江绿郡公司董事长孙彩霞(右一)为“海葬纪念园”奠基为海葬文化交流会揭牌

与海葬文化结缘的易德园

东华林公墓与海葬文化结缘,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普陀山,普陀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和秀丽的山海风光赋予了它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

天津市举办海葬活动的地点正是临近普陀山的莲花洋海域。据天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朱惟炜介绍,舟山除了为本地居民提供海葬服务,浙江省金华、绍兴、宁波等地清明期间也来舟山举办集体海葬仪式,甚至外省市也有来舟山海葬的。据统计,舟山自2010年开展海葬服务以来,已为浙江、广东、上海、广东、福建等15个省份逾700位逝者提供了海葬服务。

近年来,舟山海葬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2位上升到2017年的163位,与海葬惠民政策、普陀山浓厚的佛教文化不无关系。

海葬数量的逐年攀升,还源于人们对海葬文化的认同。


以窗借景,窗外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都被一扇窗纳入室内人眼底
“风范大家室内葬样板间↓↓↓

“风范大家”室内葬样板间12平方米大小,白色的小石子铺就的地面下可安放10多位逝者骨灰,整个布置营造出了日常家居的氛围,房间的落地窗外就能看到周边的海景

天津市民张略韬讲述了外婆生前坚持选择海葬的故事。在他才10多岁时,外婆就嘱咐子女们说死后要骨灰撒海。一开始,儿孙们想不通,不赞成。“一方面,传统都讲究入土为安;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好好地安葬长辈,会被别人认为不孝。为此,我们与老人家有过争执,但她始终坚持。慢慢地,我们理解了她。逝者为大,要尊重逝者遗愿,相对而言,世人的流言蜚语就没那么重要了。”2017年,张略韬96岁高龄的外婆去世,他们遵从了老人意愿,为老人的骨灰实施了海葬。

得知东华林公墓将建成海葬纪念园,张略韬说:“这实在是办了一件大好事,为海葬者家属提供了寄托思念的场所。”

“书香传家”、“寻常人家”室内葬样板间↓↓↓



据王宏阶介绍,在全国各地海葬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大连等地,都有海葬纪念设施,但都是地方性的,常见的形式为海葬纪念碑、纪念墙等,有的刻上海葬者的名字作为纪念。

池西坪表示,东华林公墓计划把海葬纪念园打造成为国内的海葬者家庭提供纪念、祈福服务的平台,建成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生命文化纪念园:“与传统的纪念设施不同,我们不在纪念墙上刻海葬者的名字,而是为海葬者提供文字、影像资料的保存,用图文、视频的方式来展示。并且,海葬纪念园还会研发富有文化内涵的纪念祈福仪式,服务于海葬者家庭;对海葬文化进行交流展示也是其重要功能,向公众宣传我国海葬发展的历史。”


为全国海葬服务机构和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

虽说全国各地的海葬数量在逐年攀升,但在各类葬法中占比还不高。以海葬工作开展得较早、处于领先位置的上海为例,从1991年开始组织海葬活动以来,截至2017年底,累计举办357次海葬活动,有40520位逝者骨灰撒海,选择海葬者的比例居于2%至3%之间。

王宏阶表示,虽说全国各地在积极探索推行海葬,但缺乏全国性海葬工作交流平台,影响了海葬进一步深入发展。


池西坪向参观者介绍壁葬


新设计的小型艺术墓、树葬、壁葬各具特色这里

国殡葬协会顾问、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左二),天津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刘玉丽(左三),天津市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左一)


天津民政局局长徐爱华致辞

天津市民张略韬讲述外婆生前坚持选择海葬的故事


中国殡葬协会顾问、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浙江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刘玉丽,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舟山市民政局局长徐爱华,浙江绿郡公司董事长孙彩霞等一起为“海葬纪念园”奠基

在活动现场,有记者向王宏阶求解:“海葬活动会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是很多社会公众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公众不了解海葬工作与文化的例证。

王宏阶解释道:“首先,骨灰是无机物,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再者,骨灰撒海海域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经过海洋和环保部门测评的。比如上海骨灰撒海海域在长兴岛和横沙岛中间,是海流比较急的地方。大海有净化能力,海葬对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什么都撒下去,撒骨灰、鲜花是比较好的。有的地方管理得不好,把骨灰盒等也一同扔下去了。我们对相关事项应该作出规定。”

王宏阶介绍说,成立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海葬文化交流会,搭建一个海葬工作和文化交流平台,是为了改变目前全国海葬工作缺乏交流平台的现状。“海葬文化交流会将致力于研究海葬文化、交流海葬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全国同行,组织海葬工作与文化研讨、政策调研、海葬仪式演示交流、海葬相关用品研发等等,以更好地助力海葬这种节地生态葬法的发展。”

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朱惟炜介绍舟山市海葬文化图文展

海葬纪念园”的规划